您现在的位置 :
木教育 > 主题 > 博士后流动站 > 各地流动站 >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木教育 | 16582 view(s) | 2011/06/01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0829)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的二级学科包括森林工程(082901)、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2)、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2903)
博士后流动站依托的学科198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木材科学与技术为首批硕士授予权二级学科,1986年批准为博士授予权二级学科,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2000年批准为博士授予权二级学科,2003年林业工程批准为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2002年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均为“211工程”(一期、二期)、“21世纪高等教育行动振兴计划”重点建设的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现有6个特色和优势的稳定的研究方向:木质材料科学、木材干燥与木质环境材料生产及应用技术、林产资源化学加工与利用、林区作业环境与安全、林业生产技术与装备、木材化学与改性。目前学科研究内容几乎覆盖了包括森林工程在内的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的各个领域。

学术队伍情况
  木材学专家申宗圻教授、森林利用学专家陈陆圻教授和林业机械专家顾正平教授等老一代学者为一级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科具有一支结构合理、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富有创造力的学术队伍,在学术队伍中,教授26人,其中博士导师16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在林业工程各个学会担任正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的有10多人,在国际上,2名教授曾任和现任国际林联学组职务,有5名教授任联合国环境开发署独立咨询专家。

科研及成果情况
  学科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580余篇,46篇被SCI、EI和ISTP收录。出版专著22部。发明专利8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6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5项,获直接经济效益210000万元。 本学科“八五”以来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数十项、十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水泥刨花板技术、人造板甲醛消纳剂和松节油合成香料技术等多项成果被转化,形成了产业化。

  特别是“十五”期间,承担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和国家攻关等课题45项,在研总科研经费1746万元。在木质新材料、木材绿色干燥技术、环保阻燃剂、林产资源精细化工、林区作业环境与安全以及林区3S测量技术领域取得了高水平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培养情况
  近5年来,招收了255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119人,在校研究生发表了许多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被SCI、EI和ISTP收录,被引用。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获得过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吸着、解吸过程中木材与吸着水的相互作用》2003年入选全国100篇优秀博士论文。

学科优势、特色

  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木材物理学,木材的化学流变学,木材力学等领域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木材传热传质、干燥应力等基础理论,太阳能、除湿等环保节能型的干燥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水平;在环保型木材/无机复合材料,环保低毒胶粘剂和甲醛消纳剂,木质工程结构材料,木材染色及计算机调色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木材精细加工机械,木工刀具计算机检测,木材缺陷计算机图象识别,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在松香松节油深加工方面,将光化反应用于松节油合成香料,研发出数十种高级香料,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鞣花酸提取及合成联苯双酯、切削液、松香助焊剂、松香乳液、造纸助剂等合成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蒸汽爆破法制浆研究及应用方面处干国内领先地位。已建5个厂,产品已推向市场;在三倍体毛白杨材性及纸张性能研究方面、在废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木质纤维生物量一步法(ssp) 转化成乙醇的研究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