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南京大学建筑学院赵辰教授

33

   

采访时间:2009年10月
采访地点:福建屏南
采访嘉宾:赵辰
采访记者:周维

  木拱廊桥被誉为我国古代木构桥梁的活化石,2009年10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拱廊桥价值如何体现?人们是怎样认识其价值?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主席赵辰教授。

记者:在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的现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到木拱廊桥存在意义和价值的?
 
赵辰:历史上人类的很多制造物,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原来建造时的功能和作用会散失或者减弱,有功能上更好的产品、建造物取代了它,木拱廊桥也这样。有了新结构、新技术,现在钢筋混凝土钢索可以拉很大的跨度;道路体系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但是,人们不能忘了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这个价值。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旧事物就需要被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来保护,人类才知道是怎么发展过来的,俗话说,不知道自己的过去,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今天和未来。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木拱桥功能性降低了,文物性却提高了。

记者:木拱廊桥是带有古代先民智慧的一种特殊的建造工程,它是如何体现的呢?

赵辰:体现较为复杂,以我个人观点来说,木拱廊桥是在历史发展过称中演变过来的,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最后成了这么特殊的、优美的造型。具体找不到某个人是原创者。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廊桥。

记者:请您评价一下廊桥的艺术价值。

赵辰:所谓艺术价值,即其审美价值,第一个层面是其本身造型,大部分人首先被木拱廊桥的外形所吸引;第二层面,从空间、环境、景观的角度来看,首先它和自然关系密切。自然生态的山、石、河流产生这样的桥梁,是个很自然的结果。此外,中国传统的环境美学即风水说对它还有很好诠释。它象征着一个美好居住场所的开始。第三,廊桥是休闲聚会的场所。它是道路的交汇,人们会在这集聚、歇息、交流讨论等等。廊桥的审美价值是多样的。

记者:廊桥如何保护?

赵辰:我比较赞成保护要结合发展和利用,现在大家开始重视木拱廊桥的保护。我们要减少破坏,避免作假的行为。不能孤立的看廊桥,从自然、人文角度,整体的思考到廊桥与其周围环境、村落的关联,就不会去随便破坏它了。

记者:请谈谈木拱廊桥申遗的一些事情。

赵辰:木拱廊桥申遗很不容易。首先,木拱廊桥的调查。整个散布在各个多山的地域,需要全部统计清楚之后才能申遗,这有很大的困难;其次,廊桥分布在不同的县、市和省,以什么名义,如何排次序都非常困难。因此,此次屏南牵头,先将木拱廊桥的营造技艺申报联合国作为急需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了很多麻烦。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技术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比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高。

(上述文字根据视频整理)

【嘉宾介绍】

  赵辰,江苏人,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中国廊桥研究会副会长,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主席。1982年获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学士学位,1987年获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硕士学位,1998年获瑞士联邦苏黎世工业大学建筑系博士学位。

  2005年获宁波慈城镇古县城衙署建筑群重建工程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和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科研项目,“昆明传统街区样板住宅”(中、瑞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SECO)2002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著有“中国近代建筑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集,2002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A+D”建筑杂志,2001年1-4期,香港雷尼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社;《南大建构实验》赵辰、冯金龙、朱竞翔、周凌合编,2004.05 东南大学出版社;《适应性住宅》赵辰译著,2005.06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iwcs25Z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