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忠允,美籍华人,男,1935年2月出生。因病于美国中部时间2021年11月12日4时在美国去世,享年87岁。
许忠允先生是国际著名木材科学家、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南方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国际木文化学会会长,曾获美国农业部“最高科研创新奖”。许先生1994年获中国林业国际合作奖,2001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1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许忠允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美林业科技合作的开创者之一。1980年他促成首个中国林业代表团访美后,40多年来累计在美培养中国学者100余位,并先后来华指导工作80余次。他结合美国科技经济发展和自身科研生涯的成功经验,把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平台引入中国,指导开展林业科技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为推动我国木材科学领域实施科技攻关、“863”等国家科技计划和江苏杨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技术指导和人才智力支持,为我国在人工林材性及快速评价、木竹材高效利用和生物质新材料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中心、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持久密切的合作关系。许忠允先生为我国林业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名推举多位我国学者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显著提升了我国林业的地位和话语权。
一、40余年创下合作数个第一
1980年4月,他第一次接待中国大陆代表团。
1981年9月13日,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开始交流与合作。
1983年,他第一次带领12位美籍专家学者来华讲学。
1981年,许忠允先生在南京林业大学开展讲学活动
1986年,许忠允捐资在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设立了“青年科技奖”,奖励我国林业系统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1988年,他捐资在美国设立了“青年合作基金”,专门资助我国林业界的莘莘学子和有关学者赴美深造。
1994年,作为“国际速生材利用研讨会”发起人,许忠允组织了13个国家的39名外国学者到南京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杨树利用问题。这次会议对后来江苏杨树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同年,他获得了原林业部授予他的“中国林业国际合作奖”。
1994年,许忠允先生在南京组织召开国际速生材利用研讨会
2002年,作为发起者,许忠允促成了“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大会”第一次在我国召开。为我国木材专家进入国际木材科技最高学术组织构筑了有利渠道。
许忠允先生与两任国际木材科学院主席(左一,Frank Beal (20062009),左二, Xavier Deglise (20092011), 右一,许忠允先生)在 2008 年北京国际会议上合影
2007年,作为“首届生物质产品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联合主席,许忠允发起并组织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为提升我国林业生物质科学的水平和地位奠定了基础。
2007年,许忠允先生发起并组织的首届生物质产品与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
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许忠允先生累计在美培养中国学者100余位,先后80余次来华,踏足26个省市指导工作,为中国学者积极搭建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提升我国林业科学研究水平和我国学者的学术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忠允说:“与祖国大陆的交流,是我事业的最大亮点。”
二、开启改革开放后中美林业合作
许忠允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后定居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前,从未到过大陆。但他从小就一直有着非常浓厚的大陆情结。年少时看小说,看的大多是有大陆背景的,从小说中感受大陆的风光、地理、历史、人文等,对大陆有着天然的关注和关心。1972年,得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消息,他特地换了一台彩色电视机,一次不落地收看有关新闻,看到了中国领袖的风采,了解到了大陆的许多事情,感到异常兴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祖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79年,许忠允凭着联合国专家的身份,通过多轮交流推荐,不断给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开发计划署致电、致函,积极疏通美国农业部及各大学的关系,促成了首个中国林业代表团的访美。
时间追溯至1980年4月,首个中国林业访美代表团12人,团长为原林业部部长罗玉川,成员有我国著名木材学家王恺教授、陈桂升教授、吴博司长等。代表团到访的重要一站就是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南方研究院,在那有三晚四天的行程。
那时的美国南部与北部相比,经济稍欠发达,但其优势是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树木生长特别快,人工林速生林木材开发利用资源充足。有缘万里来相会,代表团访问期间,许忠允以对祖国大陆的深厚感情担当起了这次有开创性意义的接待任务,开启了改革开放后中美林业合作之序幕。由此,他也踏上了40多年中美来回的奔波之旅。
许忠允先生说:“与这些专家领导一见面我就觉得十分投缘。”
当时,代表团访问的目的是了解和学习速生林木的培育、利用和管理技术,以及人才培养。罗玉川部长说,祖国改革开放了,希望许忠允先生能帮助国家培养年轻一代,培养有志于林业的科技工作者。但当时国内许多科研骨干大多学俄语出身,与英美接触少,英语不熟练。同时,国家增派访问学者资助科技人员的数量也较少。那时,许忠允拥有研究经费充足,非常爽快地答应资助中国大陆年轻有为的年轻教师和林业科技工作者赴美合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第一个受益者是木材工业研究所现已退休的老专家夏志远研究员。
这次访问,还促成了“木材综合利用项目”在北京的实施,经费2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经费,引进了先进设备18台(套),大大提升了我国木材科学研究的实力。
三、为促国际合作交流苦心孤诣
为了提升我国林业的国际地位及话语权,许忠允先生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他想尽办法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把我国专家学者介绍给世界,让他们走出去,同时把国际专家请进来,开展交流与合作。
人难忘的是,1981年9月13日,许忠允清晰地记得,中秋节刚过,他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非常激动地在南京连续举办了为期三周的“人工速生木材加工利用”培训班,共有50多名学员参加。这次培训,开启了江苏杨木产业之大门。之后,他又辗转于北京、西安等地,历时一个月,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学术讲座,为研究生授课等交流活动。
第一次来到大陆,他深深地感觉到,中国不仅要走出去,更需要请国外专家来认知中国。许忠允多次致信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获批了预算,支持12位专家来大陆讲学,实现了他的又一个梦想。
1983年,许忠允先生来访时与南京林业大学程芝先生、张齐生院士等合影
2004年,许忠允先生来访期间拜访著名木材学家申宗圻先生
不仅如此,许忠允还极力推举我国专家进入国际学术组织,向国际林联举荐中国专家,为提升我国专家学者在国际林业界的地位和话语权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由此获得了中美双方的高度认可。
2000年,许忠允先生在澳大利亚学术研讨会期间与李坚院士等中国学者合影
1994年,原林业部授予他“中国林业国际合作奖”;2001年,我国授予他“国家友谊奖”;同年,美国授予他“国际合作奖”。当时,美国林业科技界都知晓,南方有个Hse(许忠允英文名),几十年如一日,领着一帮中国人,一直为美国木材利用和中美林业合作默默而刻苦地工作着。
“到美国,找忠允;有 难事,call忠允”,也成为我国林业界之佳话。
四、为祖国培养人才搭建良好平台
谈及许忠允为祖国所做的贡献,我国林业界同仁会异口同声地说:还有人才培养,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结合美国科技经济发展和自身科研生涯的成功经验,许忠允把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科研平台引入中国,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中青年领军人才。这些人才在国家科技支撑、“863”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实施中取得了众多突破,为我国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到他实验室学习工作过的同仁,许忠允都细心地将其名字按学习的时间先后一个一个地排列好,张贴在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南方研究院的科研墙报区,并经常更新,增加新成员。
在许忠允的帮助下,我国建立了国家林业局木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际竹藤中心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对我国人工林木材高效利用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同样,许忠允还把美国木质工程材料的先进理念引入到了我国竹质工程材料研发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青年骨干人才,由他们参与开展的“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于2006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的科研成果竹结构型材和竹木复合梁已在汶川大地震后援建抗震房屋以及风电桨叶制造等方面广泛应用。15位获奖人中,有8位曾在美国接受过许忠允先生的学术指导。
2014年,许忠允仍不遗余力把美国生物质资源化的先进设备介绍至我国,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国内合作开展相关研究,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科技人员合作研制了微波辅助木材液化等设备,建成了热解气化联产炭材料生产线。
2010年,许忠允先生与蒋剑春院士在美国现场考察生物质气化发电设备
五、为访问学习考察者提供温暖之家
许忠允先生的家成为了“中国学者之家”。40多年来,他和他的夫人热情地为我国数百位专家学者提供临时接送及食宿。每逢周末或传统节日,他的家就是中国专家学者的心灵港湾。去他家的人,都会说:“在美国,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家。”
大年三十更是隆重,许忠允先生的家人会与大家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老俩口一直把去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专家当成自己的孩子。更有趣的是,周末空闲时,大家会在一起卡拉OK。许忠允都知道不同中国专家学者喜欢和爱唱什么歌,体会到唱歌者的心情。40多年了,许忠允家的客厅依旧,而到他家包饺子、卡拉OK的学者换了一拨又一拨。
中国学者在许忠允先生家共唱“我的中国心”
上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林业系统访美代表都去过许忠允家。有一次碰巧两个团40多人同时到达,包饺子,吃大锅菜改在房前屋后院子里,热闹极了。有时,许忠允还经常把把夫人做好的中餐送至访问团的宾馆和实验室中的中国学者。
许忠允先生与中国专家煮饺子过中国年
许忠允先生和夫人为中国留学生过生日
六、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
“我很喜欢看到年轻人,尤其是有奋斗目标、有精神寄托、很勤奋、会做事又会总结的年轻人。”许忠允对大陆的年轻一代寄予深情厚望。
许忠允说,现在祖国的条件发展得非常好,无论软硬都有突飞猛进的提升,年轻人一定要有多维思路,去开拓扩充,不局限于自己那一点点的东西,更不能满足于现状,力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举了个例子,他的一位优秀学生从美国回国,国内单位的引进条件是特聘教授、三百万元的项目启动基金,还有房子等。他说,这在美国是没有的,给不了。因此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拥有某些国外没有的平台,只要坚定信心,怀揣远大理想,青年学者一定可以比在国外做得更好,一定能做到世界领先水平。
他也多次忧虑地谈到,现在到他那儿学习的有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吃苦耐劳精神,无计划,少规划,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学生不太一样。因此他希望,年轻人千万不要当“低头族”,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消耗掉许多宝贵的时光。一定要挤时间去实验室,去图书馆,去企业,认真做学问、学技术,学习国内没有和自身欠缺的东西;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每晚躺下入睡前,要想想自己除了睡觉的必要时间外,每天都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这就是总结;不追求物质享受,要艰苦创业,要有努力向上的精神;无论是做学问、工作,还是为人处事,都要尽量地做到严谨、完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2009年许忠允先生来访期间,国内学者给许忠允先生夫妇过教师节
2012年,许忠允被美国木材科学技术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他在获奖感言中这样说:“祝贺木材科学技术学会年会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尽管我出生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台湾省,但海峡两岸的民众都认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所以,我借此机会,欢迎你们来到中国的伟大首都——北京。”
赤子心、祖国情,溢于言表。
尽心尽力,终生无悔!
I did it my way!
——许忠允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后来之人,永怀感念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许忠允先生!
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官网、木材工业研究所
策划:傅 峰
文字:王建兰 劳万里 谢九龙 冯鑫浩等
图片:木材工业研究所整理提供
编辑:宋 平
审核:王秋丽
审签:白登忠
责任编辑:iwcs25H